发布时间:2025-09-08 浏览次数:
近日,5060全迅白菜水生态健康与环境安全实验室沈彦君副教授课题组在微生物权威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 4.5)上发表题为“Changes i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regulate the biodiversity of planktonic microeukaryotes mediated by the dispersal-selection relationships in river: an example of the Beipan River, Guizhou,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揭示了环境异质性通过调节扩散-选择平衡机制影响河流浮游真核微生物生物多样性的新机制。
研究以贵州北盘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上游(高流速、高环境异质性)和下游(低流速、低环境异质性)14个采样点的系统调查,发现浮游植物在α和β多样性上高于浮游动物,而浮游动物在γ多样性上更高。进一步分析表明,浮游植物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和较弱的环境选择压力,而浮游动物则因更广的生态位宽度在环境异质性高的区域表现出更高的区域多样性。
研究还发现,上游地区由于环境异质性高,浮游微生物的多样性显著高于下游。尤其是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有机碳(TOC)等环境因子与浮游微生物多样性显著相关,表明有机碳输入是调控河流微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素。
该研究不仅深化了对河流微生物群落构建机制的理解,也为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建议在上游区域避免新建水坝和河道硬化,保护水流动态和生境多样性;在下游区域通过生态调度和植被恢复增强生境复杂性,提升流域整体生态韧性。
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32202939)资助。5060全迅白菜硕士研究生董霄汉为论文第一作者,沈彦君副教授为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3389/fmicb.2025.1649800
供稿:水生态健康与环境安全实验室
一审一校:朱 波
二审二校:乐 涛
三审三校:付长波